http://m.677639.com/baijiuzs/ 2021-06-26 閱讀數(shù):364
民間流傳下來的老話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是老祖宗們的生活智慧。口口相傳,只有精華才被流傳下來。
千百年來相傳的智慧,都在勸人們越糊涂,越輕松,而不是越精明,越幸福。
現(xiàn)代的人,很多不快樂都是因為活得太清楚了,友情里有多少摩擦,愛情里有幾本舊賬,都刻在心里。覺得老祖宗的那份“糊涂勁兒”,已經(jīng)落伍了。
但不是所有的事,都被人念念不忘。有可能你哪天提起一件“難忘”的事,對方其實一點印象都沒有。記著的是你,糾結(jié)的也是你。
其實糊涂點,不僅是放過別人,更是放過自己。
三分醉
喝酒的時候,三分微醉的感覺好。喝少了,會不盡興;喝多了,對于人的身體和精神反而都沒有好處。
適當(dāng)喝點小酒,讓自己從乏味無趣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帶著一點輕飄的感覺,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獲得一點額外的愉悅,這是喝酒的藝術(shù),也是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
孔子年輕時曾經(jīng)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nèi)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愚蠢遲鈍,就是要帶三分醉,不要什么都算計清楚,不要什么都看清楚。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凡是看得太過清楚明白,反而不是好事。
因此,生活中要學(xué)會守愚,糊涂,待人接物不妨帶上三分醉。
人生要守愚,要糊涂,但也要把握一個度。三分醉,微微好。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真糊涂了。
七分飽
很多花不要澆水太勤,當(dāng)葉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時候再澆水更好。吃飯的時候,七分飽的滿足感覺是舒服的。
孔子主張“食勿求飽”“節(jié)食安胃”。食勿求飽,節(jié)食安胃,微餓,才守得住健康。
七分飽,三分饑,口中是意猶未盡的余香,腹中是恰到好處的滿足。
人生也是一樣,保持適度饑餓,是一種人生智慧,凡事都應(yīng)該有“七分飽”的分寸。
老子說:“大成若缺!
《西游記》中孫悟空也說:天地本不全。
曾國藩也一直用這個道理告誡自己,“凡事當(dāng)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以警示自己萬事求缺,“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七分飽,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苛求圓滿,凡事要留有余地。
便宜不可占盡,要學(xué)會分利給別人;話不可以說盡,事不可以做盡,要留下退路給自己。
正如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銘》里說:
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
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
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
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八分待人,剛剛好
在一個冬季,兩只困倦的刺猬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由于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
因此,兩只刺猬就離開了一段距離,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騰了好幾次,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
這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yīng)”。這叫刺猬法則,也就是我們說的八分待人。
朋友不必毫無保留,給彼此留有空間與距離,對人八分好,是默契長久的友誼。
有些人交朋友,總喜歡完全融入對方的生活中,他自己毫無保留,也要求別人毫無保留。這樣的友情只會讓人感到壓抑窒息,甚至?xí)胁粴g而散的結(jié)果。
親人之間,八分好是要給彼此留出空間,適當(dāng)?shù)木嚯x會讓愛情親情更加牢固;而對待陌生人,八分好則是自我的保護(hù)。
對人,尤其是對一般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不可以全拋一片心。
八分待人,八分好,是待人的智慧和分寸。
活得太聰明,未必是好事,未必就會開心。
其實都說孩子的笑是單純的,不就是因為他們想的少,有一份快樂就享受一份快樂嗎?
我們都講究“茶倒七分滿,且留三分做人情”,不妨也把它當(dāng)作人生的大智慧:
話說七分滿,且留三分看人情,
付出七分情,且留三分愛自己。(來源:酩閱 公眾號)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yè)會在24小時內(nèi)與您聯(lián)系!
溫馨提醒:本網(wǎng)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dǎo)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jīng)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rèn)真考察該公司資質(zhì)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zé)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wǎng)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