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677639.com/ 2022-12-10 閱讀數:841
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的“特香型”究竟特別在哪?關于它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特香型”的傳奇
“特香型”白酒有1700年歷史,以四特酒為代表,是江西境內主流產品,其兼具醬香、濃香、清香之長,又區別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典型風格。在“特香型”成長過程中一共經歷了3次明顯的更新換代。
一、原始雛形“清江土燒”
明代,江西人宋應星撰寫了世界自然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一書,其中「曲蘗」篇所記載的釀酒工藝就是歷史上極富盛名的“清江土燒”技術,也就是今天的特香型白酒工藝。古清江作為古宜春郡產酒的核心產區,“四特土燒”的釀酒工藝技術被宋應星載入《天工開物》「曲蘗」篇等章節之中。隨著《天工開物》的傳播,直接影響了中國白酒之后的規模化發展,被后世奉為經典。可是《天工開物》在滿清入關后遭到查禁,清乾隆時期更是嚴厲推行禁酒政策,“清江土燒”這門技藝就這樣消失了在歷史的煙云中。
二、重生的“特香型”
光緒年間,國內釀酒業開始復蘇,清江人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釀酒原料,在老一輩釀酒人的帶領下,憑著對技法的記憶和靈性,重新釀造出清亮香醇的“土燒酒”。清江屬商業重鎮,酒鋪林立,各地客商云集,清江逐漸成為江南酒都之地。釀酒能手婁德清是第二代“特香型”酒的創立人,他得到先人秘藏著的《天工開物》之后,將大曲發醇的北方汾酒和小曲、藥曲發酵的本地“土燒”兩種釀造工藝結合起來,長短互濟,實現了由小曲酒向大曲酒的轉化,并吸取了清香特點,生產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兼具南北風味的特香型白酒。
三、如今的“三型具備猶不靠”
1952年,樟樹政府在原“婁源隆”酒店的基礎上成立國營樟樹釀酒廠,1983年更名為江西樟樹四特酒廠,2005年改制為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四特酒廠通過幾十年艱苦細致的工作,對第二代“特香型”酒進行提高。1962年,酒廠派釀酒經驗豐富的周春蘭前往茅臺酒廠參觀取經,把茅臺大曲用于四特大曲中,讓其自然繁殖、接種,從中獲得有益微生物,吸取了醬香型特點。1964年,酒廠再次派出學習小組參加省考察團,赴江蘇洋河大曲酒廠考察,吸收了窖泥墊底泥巴封窖工藝特點,融入了濃香工藝特點。這時的“特香型”兼具“清香”“濃香”“醬香”的特點。
1988年4月,周恒剛、陶家馳等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經過實地考察和研討,概括四特酒的工藝特點為“整粒大米為原料,大曲麺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香具備猶不靠”,認定四特酒香型屬“特香型”,為我國白酒香型中新誕生的一個獨特品種。
1997年,經國家輕工總會審查并推薦,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審定批準,“特香型”作為一個獨立的香型正式得到國家認可,特香型白酒行業標準也成功制定。2005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國標委計劃200531號文正式下發了制定“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計劃。
2007年1月19日,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正式發布。至此,“特香型”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香型。
“特香型”的持續發展
至今,離“特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已有十余載,這段時間內,四特酒公司通過不斷創新,增加了包括“特香型白酒釀造機械化生產方法”在內的數個國家發明專利;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特香型白酒“風味輪”體系,一方面可傳達豐富形象具體的特香型白酒感官信息,改進特香型白酒傳統感官品評用語和表達方式,推動消費者對白酒感官科學認知;另一方面加強特香型白酒感官評價技術的現代化、國際化和規范化,推動特香型白酒產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特香型白酒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文章來源:大家酒評)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