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677639.com/baijiuzs/ 2020-07-16 閱讀數:1275
前幾天白酒T9峰會上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在會上直言"感謝茅臺,因為茅臺帶領了郎酒的發展,茅臺是我們行業老大哥、產區老大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非常感謝"。
所有醬香酒在茅臺面前都是弟弟,畢竟醬香酒就是人家先研究出來的。跟著大哥混才能吃香的喝辣的。
那么問題來了,醬香酒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沒他就沒有醬香。醬香之父--李興發。他是土生土長的茅臺鎮人,技術相當了得,當時在茅臺鎮就被人稱作“勾兌大師”。
1951年茅臺酒廠成立,李興發開始進入茅臺酒廠當工人,到1955年成為了酒廠的副廠長。1965年在四川瀘州市召開的國家首一屆白酒技術協作會上,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員的季克良宣讀了用科學理論總結整理的李興發科研小組科研成果《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各廠家代表的高度重視。李興發科研小組首次確立了茅臺酒的“醬香、窖底、醇甜”三種典型體。
同年,輕工部在山西召開茅臺酒試點論證會上正式肯定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體的確定和醬香型的命名。到1979年,第三次評酒會上明確白酒香型劃分為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及其他香。
醬香酒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起源于哪個朝代,眾說紛紜。大體上是始于秦漢、熟于宋元、精于明清,盛于現代。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唐蒙出使南越(廣東),品嘗到仁懷的蒟醬酒。為取悅漢武帝特意把蒟醬酒獻給武帝。武帝嘗之大悅,贊其“甘美之”
宋元時期
宋代科學家輩出,釀酒記載豐富異常,南宋時期延續北宋的“榷酒制度”(官府掌控釀酒),用以增加國庫收入。2011年,茅臺鎮出土六個方形石窖,后被考證為南宋晚期的文物
明清時期
明朝萬歷年間,茅臺村酒作坊形成了“回沙工藝”。嘉慶道光年間,制作茅臺酒的燒房已發展到不下20余家。當時茅臺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本形成,而且生產規模不小。
醬香酒的工藝有坤沙、碎沙、翻沙以及串香四種工藝。其中又以大曲坤沙工藝釀造的醬香酒較為優質。
民間俗稱“12987”工藝。即一年生產周期、兩次投糧生產、糧曲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每輪次取酒分為醬香、醇甜、窖底三個口味,每個口味又分為優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不過中小醬香型白酒做不到如此細化
該工藝白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協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原料出酒率達到25~28%。
麩曲(碎沙)醬香工藝:以粉碎的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高溫大曲、麩曲、糖化酶(或干酵母)等按一定比例作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條石筑的發酵窖發酵或地面直接堆積發酵,經發酵、蒸餾、勾調而成的具醬香型風格的蒸餾白酒。
以傳統的大曲醬香工藝和麩曲(碎沙)醬香工藝生產出的原料酒為基酒,按不同比例勾調而成。該工藝被許多醬香白酒生產企業所采用。
如何辨別醬香:
觀其色:好的醬香酒倒入酒杯后,色清澈(微黃)透明;輕微晃動,酒液流動的速度,相對于水的速度更慢。這是因為醬香酒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影響著酒液的黏稠度和豐富度
聞其香:將白酒倒入手掌中雙手搓干再輕嗅糧香和撲鼻的糟香,這一辯認方法簡單快捷。這樣做是因為白酒在形成風味質量前,要經過嚴格工藝處理,如果白酒中出現邪雜味、糠味、窖泥臭和霉味等就是人為疏忽導致的為劣質酒,白酒能保持糧食原有風味是優質白酒的象征。
嘗其味:真正的好醬香酒,入口柔和,生津前緩,嚼著香郁,圓潤中挺,回味悠長。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