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677639.com/ 2021-04-20 閱讀數:604
“我們沒有別的目標,就是要做湖北白酒招牌,超越湖北所有競品。”不久前湖北枝江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枝江酒業)的內部會議上,企業掌舵者朱偉對所有與會人員說出這樣一番話。
事實上,這已不是朱偉首次公開發展目標。無論是去年履新之初,還是后來的枝江“真年份”招商大會上,抑或是在今日頭條自媒體平臺,朱偉都在不斷重申枝江酒業的“登頂”計劃。
如今的湖北白酒市場,單省內企業就競爭激烈:白云邊一家獨大,毛鋪苦蕎異軍突起,稻花香、黃鶴樓、石花等表現強勢……枝江酒業早已不復昔日的老大風范,朱偉為何還頻頻放出“重回湖北頭名”的狠話呢?
湖北酒業現狀:
朱偉對鄂酒的三個分析
枝江酒業之所以敢于向湖北天王山發起沖鋒,或許與朱偉對湖北酒業整體環境的思考不無關系。自4月15日開始,朱偉陸續發出三則題為《湖北酒業印象》的短評,指出湖北酒業“有銷售,無品牌”;“有廣告,無定位”;“有規模,無高度”。
在朱偉看來,品牌建設層面,湖北“每個酒廠或多或少都有銷售額,有的還比較大,但在品牌建設方面看不到多少思考,看不到多少策略,也看不到多少實踐方面的創新。”廣告傳播層面,湖北不少白酒企業并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形成自己的企業特色,因為“沒有精準定位”,所以“廣告很難在消費者心智中扎下根來”。而在產品結構方面,“千元價位市場,湖北地產酒占比太小,千元價位品牌,湖北地產酒站住腳的太少。”事實上,朱偉的《湖北酒業印象》已經點中了湖北白酒行業發展的要害——“高端化不利”、“全國化受阻”,這是多年來湖北酒業始終存在的兩大硬傷。2019年湖北省白酒企業數量達到500家,但這些企業始終在省內市場的中低端領域搏殺,在千元價位帶上,幾乎沒有知名品牌;在熱鬧非凡的股份市場,鄂酒也沒有一家上市企業。
某湖北酒界人士曾辛辣評論,湖北是“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湖北酒企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形象的說明了鄂酒市場一直以來的局面。
破解發展瓶頸:
以“真年份”強取湖北市場
有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基于以上洞察,枝江酒業才整合各方資源,推出了“真年份”系列產品,作為企業后發趕超的利器。而朱偉本人也曾在不同場合宣稱,要將“真年份”系列產品打造成“帶動枝江全局發展的核心拳頭產品”。
如果稍加梳理就會發現,枝江“真年份”入市以來的市場動作幾乎全部對標鄂酒發展短板進行了補齊。
品牌傳播層面,枝江酒業一改鄂酒近年來的低調做派,開啟了“大手筆”廣告投放,并始終緊扣“真年份”、“零 添加陳年糧食酒”等產品特點進行傳播。無論是去年春節前耗資達千萬級的高速路牌聚焦轟炸,還是春節期間的代言及往后的央視名人、湖北廣電名人代言活動,以及春糖期間的C位出道,巧妙的品牌運作不僅打響了枝江酒業在全國的品牌知名度,也讓“真年份”理念深入人心。產品品質層面,枝江“真年份”打出了“零 添加陳年糧食酒”的產品定位,做出了“百真年份,本色自然,拒絕食用酒精,拒絕任何化學添加劑”的承諾。這一產品特性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湖北地產酒的“品質革命”,喚醒了消費者對“糧食酒”、“真實年份老酒”的渴望,也讓枝江“真年份”收獲來自國家權威機構的認可。
產品結構方面,枝江酒業沒有再走低端拼殺的老路,而是借“真年份”系列產品向中高端發力,積極布局500-1000元價格帶,重新打造產品高端形象。借助有力的品牌宣傳和卓越的產品品質,“真年份”系列產品已成功在湖北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形成自上而下的價位輻射。
數據顯示,枝江酒業一季度銷售回款同比增長104.93%,其中“真年份”新品銷售占比已達33%。特別是在市場招商方面,今年3月份,枝江“真年份”完成招商40多家,僅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去年9-12月份40%的招商份額。枝江酒業的企業發展已然開啟了“加速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認為‘真年份’可能就是點燃湖北白酒市場的一顆星火。”上述人士認為,朱偉之所以敢屢次放出“狠話”與湖北白酒行業的大環境不無關系,與“真年份”強勁的市場表現不無關系,“某種程度上說,‘真年份’正在對其它產品形成一種降維打擊。”
借助在品牌、品質、高端化等領域的持續打造,枝江“真年份”正不斷破解湖北酒業的發展瓶頸,而這種瓶頸一旦得到突破,將會形成幾何級的增長勢能。該人士據此認為,“正如新生事物取代落后事物一樣,‘真年份’可能也會在湖北白酒市場,上演這樣的局面。”(文章來源:中 國白酒網)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